“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其中就包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基层理论宣讲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一线、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的重要途径,是凝聚民心民意、回应基层群众关切的重要方式,是打通理论宣传“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基层宣讲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照本宣科”的现象,把宣讲变成了“宣读”,内容脱离实际,形式乏善可陈,效果不尽人意。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基层理论宣讲更应推陈出新,将思想统一与形式多样相结合,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更聚民心。
基层理论宣讲要“浅显化”,用“大白话”让群众听得懂。基层理论宣讲如果只是机械地背诵条条框框,就无法与群众达到“同频共振”,只能把群众搞得一头雾水。要充分利用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田间地头等场所平台,通过“围炉烤火话家常”的方式,与百姓一起拉家常、讲政策,把来之不易、实实在在的发展成就展示给群众,把干事创业、开拓未来的信心和决心传递给群众。要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将“理论观点”转换成“朴实道理”,推动理论宣讲成为交心谈心、答疑解惑、解决问题、凝心聚力的过程。以更多“接地气”的表达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引起群众的思想共鸣,实现理论宣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基层理论宣讲要“本土化”,用“土方言”让群众坐得住。由于各地群众文化教育程度、生活生产方式、传统文化习俗等各不相同,基层宣讲就必须“因地而异”“入乡随俗”,灵活多变方能有的放矢。要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医疗保障、教育养老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为特定受众群体量身定制适合的理论宣讲内容,通过讲致富故事、晒幸福生活等方式鼓励农牧民群众见贤思齐,赶超争先创造幸福生活。要充分发挥“老支书”“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与老百姓关系亲近、在群众中有话语权的优势,积极搭建宣讲平台,以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小事为切口,用“方言土语”宣讲惠民政策、普及致富技能、推进移风易俗,做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真正让理论宣讲成为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
基层理论宣讲要“趣味化”,用“小故事”让群众记得牢。基层理论宣讲的成效在于让群众“听进去”“记得住”并且“用得上”,照本宣科带来的只能是“过眼云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要针对不同受众灵活变通,采取体验式互动式的文艺表演、喇叭广播、展示展览等多种方式,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让深奥的理论“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使之艺术化、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宣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激发广大群众的学习接受兴趣。要充分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与现代传媒手段,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各类平台,制作宣发图解、海报、视频、h5等新型融媒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政策“进群入圈”,将理论知识推送到广大群众的“指尖”“眼底”和“心头”,不断扩大宣传传播效应。
共产党员网 九游会登录j9入口的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