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之道,察吏为先。”考察谈话是干部考察的重要方式和环节,处于干部“画像”的前期“提纲描摹”阶段,谈话质量和氛围直接影响“画像”的高清度、辨识度、准确度。干部考察工作往往时间紧、任务重,个别责任心欠强的考察组成员为加快工作进度,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只顾“埋头作画”忽略“抬头看人”,把考察谈话变成“笔录速写”“画像快描”,使谈话过程难以充分展示考察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评价识别干部有失客观全面公正。
抬起头、目光灼,全面观察剖析“线面结构”。精准科学识别干部,既要对考察对象情况进行全面收集,又要在考察基础上进行精准分析研判。一些考察组成员长期奉行“不出错”原则,谈话时机械问答“照单行事”,谈话者快速“流水线进出”,一字不漏记录“奋笔疾书”,陷入“认认真真走过场、踏踏实实搞形式”的“自我感动”套路。要找准切入点,通过查阅个人档案、述职述廉报告、工作总结等资料,全口径收集干部信息,对真实情况心中有数,在谈话中处于主动地位。要善于把考察谈话调整转化为同干部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既针对性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的现实表扬,又及时掌握整个单位干部队伍的作风形象,充分搞好结合、提高工作效率、拓展考察实效。
有技巧、讲策略,灵活导谈抓住“关键要点”。考察谈话是最直观地了解干部的重要途径。现实中,一些谈话人员存在“好人主义”思想,讲表现泛泛而谈,提问题欲言又止,奉行“多栽花少种刺”,通篇都是“廉价表扬”。要审时度势、把握分寸,营造相对轻松、相互信任的谈话环境,根据不同谈话对象采取不同的提问角度,及时打断“万能模版”,引导谈话人紧扣真实情况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要紧盯细枝末节,细心观察谈话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对于谈话人刻意回避的话题,及时警觉、主动发问,把“言外之意”“话外之音”听仔细、弄清楚、搞准确。同时要注意甄别信息的真伪,特别是污点疑点,仔细辨别是个人恩怨、歪曲事实,还是存在埋藏较深的客观隐情。
心明亮、记录真,实事求是鉴别“本质特征”。记录原话原文是客观反映考察情况的重要方式。一些考察组成员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容易先入为主,产生思维定格,对听不清的内容主观臆断,对记不全的内容“调字换句”,导致现场记录失去“现场”本意,纸上内容“变了味道”“差点意思”。要“原原本本”双记录,听完、听准、听实在,把谈话中的事例、词汇原汁原味写下来,对听不清、记不全的地方要对照完善、相互提醒、及时补位,确保还原现场、反映真声。要“一五一十”客观反映,当考察中出现矛盾集中、意见分歧较大的“负面信息”时,不放大不缩小不带有“主观色彩”,如实汇总上报,对问题进行严肃公正的延伸考察和实地查证,避免蒙混过关和恶意中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