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就是我们的命根子,看到荒地变麦田,我们打心底里高兴。”“没想到我能在自己的地里挣到三份钱。”在四川省通江县各镇村田间地头,春日劳作的景象犹如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
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明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什么、怎么干?对此,通江县因地制宜、抓紧落实,统筹资源,握指成拳、如火如荼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村”“民”组团 “撂荒地”变成“金土地”
走进四川省通江县杨柏镇朽石坎村,春雨淅沥、绿意盎然,田间麦地、一望无际,微风拂过,感受着灵动的田园风光,一股清香直沁心脾,让人心旷神怡。
“之前荒芜一片,杂草丛生,看着怪可惜的。”朽石坎村支部书记陈鑫说,为盘活撂荒地,他们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村民们都希望种好粮食,“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
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朽石坎村“两委”通过整合村里零散的小酒作坊,10户村民带技术组团入股村集体经济酒厂。整治撂荒地420亩,种植小麦、高粱、大豆等农作物,为酒坊提供原材料。
村民张树仁看着田里的麦苗欣喜地说道:“自己种的粮,不仅吃起来香,还可以作酒酿。”
“支部牵头把集体经济搞起来,全村人跟着一起干,大家的积极性都特别高、效益也不错。”烤酒师杨策魁激动地说。
据悉,杨柏镇朽石坎村酒坊自去年投建以来,已酿酒800多斤。同时,该村以此为突破,进一步延长集体经济产业链,先后成立农机生产服务队、劳务有限公司,常年为本地及县外输送劳务人员60余名。发展蓝莓产业280亩,种植小麦240亩,新建巴山肉牛厂1个,年出栏肉牛2000多头。村集体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形成了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后端循环再利用的“闭环增效”新模式。
支部领航 羊肚菌撑起“致富伞”
在通江县新场镇红岩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里,一阵阵浓郁的菌香扑面而来,密密麻麻的羊肚菌,一朵朵、一簇簇,带着村民们致富的希望,破土而出、撑开“小伞”,田地间一派繁忙。
“真没想到产业会发展到家门前,更没想到自己在家照顾孙子,一年也能挣1万多元钱,真的是好。”红岩村村民彭仕桂正熟练地采摘羊肚菌,已满68岁的她,谈起村集体经济,精神抖擞、激动不已。
为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做活做实,该村成立了通江县新场镇红岩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因地制宜发展了100多亩羊肚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