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还是存在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政绩观发生了扭曲、错位,不仅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更寒了人民群众的心,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党上下务必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踏踏实实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真正让农业经济强起来、环境美起来、人民富起来。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创下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归根到底源于共产党人始终对党忠诚,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只要“面子”不要“里子”,表面上看是“显绩”思维的表现,本质上是对党不忠诚。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政治方向,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在学而思、学而悟、学而行上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自觉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争当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要牢记“国之大者”,始终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坚持求真务实,贴近群众。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从焦裕禄跑遍兰考1600个沙丘探求治沙之法,到廖俊波日夜伏案为公带领政和县3万多群众脱贫致富,再到黄大发与悬崖峭壁抗争36年开凿生命渠,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扛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谱写了“人定胜天”的壮丽篇章。越是急难险重时刻,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大力发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尽其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精神状态,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担当;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好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了解群众的需求,关心群众疾苦,从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下苦功夫,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决不能搞运动、一阵风,必须要有序推进、注重质量、扎实推进、从容建设。评价各地乡村振兴战略任务推进得好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党员干部要主动回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通过“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行动,来印证“客观反映于主观”的工作;要坚持“结果导向”,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来衡量利弊得失;要对历史负责,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要着眼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既做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显功”,也要多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奋力把优异成绩书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