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千年夙愿今梦圆,乡村振兴谱新篇”,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人才为基、以项目为王,迈稳步子、夯实基础、久久为功。
乡村振兴以民为本,做好“联、产、宣”工作助力农业“出”农村。身处“千条线”的基层干部应当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做到“群众忧之,吾必念之;群众盼之,吾必行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树立为民服务宗旨,将以民为本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联系专家学者入村考察,实地勘测,深度挖掘当地特色自然资源与特产资源,结合实际情况挑选符合当地农情的产品进行产销,鼓励村民加入“同筑百年乡村梦”的实际行动中来,制定完善的分配制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开展实地调研工作,将乡村特色农产品、特色农文化、地道农村味借助“三微一端”宣传出去,做到“广而告之”“广而传之”,紧跟时代潮流,培养一批“草根达人”,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扩散”,助力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人才为基,做好“引、育、留”工作选拔人才“入”乡村。树立“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引才新理念,加大“吸引”力度,让人才外流变回流,加大对“外部”骨干技术人才的引进以及“内部”人才的抓手,抓牢本土人才,拴紧外来精英,既要“全方面发展”,又要“单念一枝花”;谨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大计莫如树木,终身大计莫如树人”的育才新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细化培养方式,分类施策培育人才,匹配合适岗位让人才“学有所用”“用有所成”;达到“博闻天下揽人才,精针业需助振兴”的留才新目标,因地制宜出台相关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锻炼制度,形成乡村聚集人才的强大引力,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民、爱乡村的人才进入乡村、服务乡村、留在乡村。
乡村振兴项目为王,做好“筛、察、惠”工作引导企业“进”乡村。筑牢高质量发展“基本盘”,以“宽进严筛”标准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分类分则将企业按村需排列成序,通过各种渠道筛选具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优质企业,从企业战略角度检验是否需要建立以及建立哪个层次的合作关系;进一步考察企业的社会名声、文化制度以及职工反馈,按“细查”要求,深入“查摆”企业存在问题,通过走访调查、探索民意、全面分析确定“引进名单”,推动项目“加速跑”落地;出台项目引进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机制、优化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构建“大招商”格局,抓好要素“关键点”保障,让企业来的放心、待的舒心,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探索“政府+企业+村民”的乡村振兴管理实践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正所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推动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成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广大基层干部应当担起时代的重任,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身体力行地践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