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踏上工作岗位,从学生变成选调生,身份的转变,牵引着心态的转变,心态的转变,指引着行动的落实。如今的我,正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责任呼唤,也践行着一名选调生的初心与使命。
从“新”到“心”,将选择握在手中。“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便要有服务基层的干劲、扎根基层韧劲、奉献基层闯劲。组织将新进入选调生队伍的年轻干部放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是希望我们能够在基层这片沃土上历练、沉淀、升华,实现“新人”到“用心”的蜕变。到村任职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从一张农村工作“白纸”,开始在这张白纸上绘就属于自己的艺术品。犹记刚到田坝村任职的时候,我对田坝的了解一无所知,刚毕业的我,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更没有群众工作经验。第一次入户了解核实脱贫户信息时,一进门向人家介绍我是包片干部身份时,便吃了“闭门羹”。一句包片干部“脸没混熟”又换了,月月统计信息却没有实质性的就业指导,让我不知所措。后来,我每月至少两次入户走访,逢年过节便打电话问候,认真倾听他们的生活困难并用心记录下来,向镇级相关部门反馈问题并予以脱贫户答复,最终将心比心,脱贫户对我的信任感增加了。
从“驻”到“助”,将责任扛在肩上。“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基层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选调生亦是一名驻村干部,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入”基层,党组织将我们派驻到生产和发展的第一线,我们就要端正态度、准确定位、转变角色,躬身入局,耐心交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研究政策为群众想出致富办法,深入调研找准村级发展路子,扛起“发展”的大旗,守好“生产”的红线,实现“驻村”到“助村”的改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这样一段“找猪”的场景令我印象深刻,习近平同志在赵家河村驻村时,村民清理猪圈时一不留神,把猪给弄丢了。习近平同志帮忙将猪找回来时,对村民说:“咱们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可不敢粗心大意!”这句话简单却深刻,做好本职即尽好责任,指导我在驻村的路上,将人民群众反馈的每一件小事都放在心上,“帮助”解决问题,更“助力”政策到家、法律入户。
从“工”到“公”,将党性刻在心底。“不以一豪私意自弊,不以一豪私欲自累”。选调生是一名工作人员,更是一名国家公职人员,要时刻把法律的戒尺、纪律的戒尺、制度的戒尺、规矩的戒尺、道德的戒尺铭记于心,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实现“工作人员”到“公职人员”的转变。进入公务员队伍之前,我当过实习生,肩上的担子不轻,但却没有将责任扛在肩上的意识,更没有树党性的觉悟,像块没有方向的浮萍,不知会飘到哪里。初到村任职时,我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理解为廉,但这只是“廉洁自律”内涵的冰山一角。在后来的工作中,渐渐明白,“破胆”而不“破格”,“敢为”而不“乱为”,在重大斗争中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知行信统一,恪守公职人员的本分,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群众的贴心人,才能锤炼过硬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