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重庆上空响起了长达12分钟的悲怆笛鸣,81年前,侵华日军“野蛮”空袭山城重庆,酿成震惊中外的重庆“6·5”大隧道惨案,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大惨案。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满目疮痍的痛楚、山河破碎的悲剧,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不会因故人逝去而消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吾国之殇”浇筑“吾辈自强”。
勿忘悲痛、坚定信念,筑就“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精神
1941年重庆上空的飞机轰鸣声揭开了黑暗历史痛心的一页,重庆大轰炸的硝烟里是山城人民来不及躲避的“绝望悲歌”,破败的“雾”都里是残缺的尸体、孩童的血泪、妇女的凝噎,24架日机长达3小时的轰鸣,带来的是“窒息骈尸葬盈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吾国之殇”是唤醒“苟利国家生死以”爱国精神的一剂“猛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过去,爱国精神是书写在革命先辈“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不屈里;今天,爱国精神是书写在青年干部“我可以、我能行,逆行抗疫不退步”的躬行里。身为新时代青年干部,勿忘历史,高高举起那抹“中国红”的旗帜,坚定理想信念,掌好前进道路的“舵头”,做党最忠诚的追随者、实干者、弘扬者,在新的“长征”路上“抛头颅”“洒热血”。
勿忘人民、矢志不渝,筑就“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重庆城门“垮塌”的那一天,爱国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开展救援,“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和明天,我们要跟侵略者拼到底”,英烈们用“血肉之躯”来对抗侵略者的“飞机炮弹”,他们捍卫的是民族大义,捍卫的是“人民的江山”。历史在“滚滚”前进,“初心”应“矢志不渝”。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青年干部应牢记“人民至上”的宗旨,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纾解民困”“不负人民”,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怀“俯下身”倾听人民的“急难愁盼”。新时代的青年干部,扎根基层,唱响“青春之歌”;疫情防控,奔赴“逆行战场”;乡村振兴,绘制“秀丽画卷”,将青春、热血、学识奉献给人民,奉献给国家。
勿忘理想、砥砺前行,筑就“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今天的重庆,经历了岁月河流的“潮起潮落”,已不再是当年的“疮痍山城”,历史是“清醒剂”,只有清醒,才有不忘国耻的自觉;只有清醒,才有砥砺前行的韧劲。新时代青年干部面对“国殇”,应驻足脚步,回望历史,然后奋勇迈向“新征程”,以“赴百仞之谷而不惧”的决心和勇气“踏浪前行”。尽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但“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作为新时代的“新鲜血液”,扛起的是民族的责任,接下的是时代的“接力棒”。艰苦岁月需要奋斗,抗击疫情需要奋斗,乡村振兴同样也需要奋斗,奋斗不仅是华夏民族的品质,更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白日江山阔,风云动古今;人生难自负,求索见丹心。”
岁月更迭,硝烟散尽,散去的是故人,留下的是历史,浇筑出来的是“吾辈自强”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