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国际-九游会登录j9入口经验案例

党群同步 致富路宽-九游会国际

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委组织部 杨娟

共产党员网来稿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得空的时候,我就在村里采茶,每天可以赚到两百元左右,既可以补贴家用,又不耽误自家农作物种植。”当下,正值贵州惠水县各大中小茶叶基地采春茶的重要时节,许多在家的老人、妇女仅在家门口的茶基地上务工,就能获得不错的报酬。
  近年来,惠水县结合本县特色和优势,坚持支部引领,切实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坚持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推动基层群众生产生活方式和水平发生巨大变化。
  “突出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引领护航发展”
  在涟江街道排楼村,一台台生姜清洗机不间断地作业,一箱箱清洗干净、打包完好的小黄姜不到一天时间就能运送至省内各大商超和农产品市场。随着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排楼村目前有小黄姜、葡萄、樱桃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超过100万元,发放分红资金超过100万元。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村党支部的有力带领。
  三年前,排楼村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惠水县涟江街道排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探索将农民分散的、小作坊式的发展方式创新升级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行党组织班子成员和经济合作组织成员双交叉、双任职。
  该县易地扶贫搬迁新民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支部+”促群众就业路径,通过扶贫车间务工解决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劳务输出解决一批、技能培训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的“五个一批”模式,解决搬迁群众“有收入、能致富”问题。
  通过支部引领,社区成立民族手工艺品等扶贫车间8个,提供50多个摊位解决群众“小买卖”需求。引导2858名社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136名弱劳力群众就业。搬迁6年来,社区户均就业2人以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00元,500多个家庭买上小汽车。搬迁群众不仅能“一步住进新房子”,还实现了“快步过上好日子”,融入城市步伐不断加快。
  近年来,惠水县通过“整乡推进、整县提升”“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五个比一比”等示范引领工程,着力提升和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搭建县内高校职业综合素质和技能培训平台,帮助500余名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学历提升至大专水平;组建206支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618名驻村干部到村帮扶,92家单位结对帮扶所有村(社区);全县基层党组织100%创建达标,五星级支部创建率达93.7%,2个党支部获全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示范点,10个党支部获全州“五星级”党支部建设示范点。
  “强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示范带动发展”
  强调党员示范带头带动,鼓励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通过积极申办扶贫车间、成立专业合作社等途径,让党员率先发展成为种植能手及养殖大户。建立党员“传帮带”机制,尽可能实现1名党员带动3~4名群众增收的发展目标。目前全县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636人,党员占40.1%,共有3416名群众在该帮扶机制下实现稳定脱贫或就业。
  2020年4月,岗度镇火阳村党支部书记吴登林通过合法程序担任火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法人,在已有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他用好九组村民爱兰、懂兰的优势,以火阳九组为示范点探索组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动员村民将120亩耕地、620亩林地全部入股,筹集65万元用于组集体经济组织的组建和启动。通过积极申报,建成占地1000㎡的兰花温室大棚,种植兰花达十万余株。
  随着该县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农村“三资”整合所释放的红利愈加凸显,吸引了一大批在外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和大学生回乡创业,其中就有一批敢闯敢试的年轻党员。
  2018年7月,吴立阳从贵州大学科技学院毕业,聘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而就在两年后,他却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乡筹集资金55万余元,流转本村土地40亩,建起50多个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培育售卖辣椒苗。
  在他的组织和带领下,种植大棚内每天有几十名工人务工,年支付务工工资近100万,解决了当地一批群众家门口就业问题。同时,他还热衷于同身边党员、群众交流种植经验,把自己书本啃来的、请教来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教给村民们。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党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提升其带头致富、帮扶群众的能力,该县依靠县级党校培训教育主阵地作用,配套设立11个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党校,以党员集训班、“三会一课”、“党课开讲了”等载体为依托,开展党员教育培训20余期,培训党员8000余人次。党员领导干部、优秀党员代表、老党员等上党课700余次。
  “尊重群众发展主体地位,共享发展红利”
  该县聚焦“利益联结”,为最大限度实现群众增收有门路,形成了以产业分红为主,土地流转、反租倒包、基地务工、资金入股等多种形式配套的联结方式。
  全面落实优质水稻、花卉苗木、精品蔬菜等主导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打造坝区样板,建成雅水镇白茶基地、好花红镇佛手瓜基地等千亩以上优质基地,产业利益联结2万多户8.2万余人。 
  在好花红镇九门村,每周四是全村男女老少的“赶集日”。赶集当天,瓜果蔬菜、面条米粉、豆腐圆子等农产品和手工食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而这些小集市上走俏的农产品等均来自本村村民,许多制作精良的民族手工艺品、编织品也都出自老百姓之手。
  “我们村的地理位置好,挨县里近、挨镇里也近,我的蔬菜不仅可以在村里卖,还可以在镇上卖,平时还直接供货到县里的超市和农贸市场。”九门村种植大户朱喜祥种植蔬菜已超过5个年头,靠着卖菜生意,不仅自家脱了贫,还送出两名大学生,一家人如今也住上了3层的小洋房。
  该县以“培训+学习”为手段,整合专业技术力量,深入产业基地、合作社等开展培训及指导,累计开展技术服务和农民培训5600余人次。同时,通过三级党员结对帮扶机制,不断推动大户、能人、致富带头人等先后涌现。通过现代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农业经营习惯和方式由传统粗放型逐渐向现代集约化转变,一批批农民不断转化为拥有市场思维的“经济人”。
  王科国家住好花红乡村旅游景区内,经营着一家占地500平米的农家乐。“周末每天要接待17到18桌,最多时能挤25桌,如果按每桌350元左右的价格计算,营业10天就有2万多元的收入。”通过办农家乐,王科国不仅鼓了自家腰包,还长期雇用本村村民作为后厨、保洁人员,当地的鸡蛋、蔬菜、干货等农产品也同时有了就近销售渠道。
  为做大农村经济体量,该县积极鼓励农民兴办经营实体,全县目前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00余个,家庭农场25家、农村农家乐54家,1.6万户群众发展或参与发展特色小养殖、小加工、小庭院等“小微经济”。
发布人:天上月 发布时间:2022-3-30 15:44 阅读人次:3535

初审:邱莫 编辑:亦风 责编:李一画

共产党员网 九游会登录j9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