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学习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落实见效。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解乡村振兴“人才之渴”,要扎实做好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整体强化,打造乡村人才凝聚的“引力场”、培育成长的“大基地”、施展才华的“大舞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让“孔雀”在基层的广阔舞台展翅高飞。
打造人才凝聚“引力场”,把贤才能才“挖”出来。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具有关键性、引领性的作用,实现乡村振兴,“引”才是关键。但乡村工作千头万绪,待遇落实、服务保障等现实问题给各类乡村人才干事创业带来极大阻碍,导致乡村人才聚不拢、留不住。乡村人才“引得来”的“密钥”,在于发挥政策“指挥棒”功能,更在于“聚心”。加大聚才引智力度,不仅要以乡情乡愁为纽带用感情留人,更要以事业聚人,要实施“制度引才”“机制引才”“情感引才”,通过打好人才感情牌、乡情牌,发掘本地商界、政界等各方面人力资源,实施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以各种方式吸引支持企业家、专家学者、医生教师、建筑师、律师等各类技能人才返乡创业、反哺乡村,发挥“头雁”作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从而实现“一花引得百花开,百花捧出盛景来”。
优化培育成长“大基地”,让本土精英“靓”出来。引导人才向农村流动不仅要让人才“沉得住”,还要让人才“上得来”。一些扎根在农村的优秀人才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大展拳脚的平台,降低了他们在农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因此为破解农村发展短板、提升农村发展活力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就要在“育”上做功课,应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通过“党建+”形式实现乡村人才组织化管理,注重发现、培育好农村年轻党员、村“两委”成员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才,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本土“后备库”。同时,也要推行“乡土人才+”模式,发挥“田专家”“土秀才”帮扶引领作用,有针对性地从致富带头人、当地优秀企业家、返乡创业者等群体中选拔懂经济、善经营、有眼光的经济人才,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本土“经济队”,加快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生力军。
搭建施展才华“大舞台”,让人才环境“优”起来。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人才引进要既要有施展才华的“平台”,更要有保障人才的“温度”。一方面可以以乡村振兴的相关人才制度供给为切入点,绘就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的“蓝图”,逐步建立健全“三农”人才的培养、管理、激励、保障机制,让当地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村干部等,发挥资金、技术、技能、经营、信息等优势,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特色农产品销售、养殖业、电商业及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舞台上大展拳脚。另一方面要用心用情呵护人才,紧盯人才烦心事、操心事,提供“保姆式”服务。逐步补齐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让乡村人才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环境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只有打好“外引”“内育”“优培”组合拳,聚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全链条”,才能让“精兵”“强将”留得下来、干得出彩,更多的“孔雀”才会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