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基层存在着一种“能者多劳”的困局,“能者”往往“身兼数职”“到处救火”,经常是“连轴转”,有时甚至“多劳多错”,让部分基层干部有苦难言。
“人非圣人,孰能无过。”基层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可能会遇到荆棘、会历经风雨。而有的地方容错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基层干部干事就提不起劲,可能进入“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怪圈”而难以自拔。为此,要用好容错机制,充分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干部有“奔头”。
为“想为”者卸下“包袱”,打消思想顾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业总是有风险的,要允许试错,不能期望每一项工作只成功不失败。现实中,基层工作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多而繁杂,有的基层干部对工作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干工作时放不开手脚,会有很多顾虑。有的领导喜欢让愿意干活的人多做事,对那些不愿出力的“慢牛”,不愿意“鞭打”,往往选择视而不见,工作虽然能更好地落实,却让敢闯敢干的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因此,激发“容错”的活力,破除“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思想藩篱,使基层干部敢于在新时代的改革中,敢于打破思维方式,突破“零”思维,远离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让工作有盼头。
为“敢为”者壮胆“撑腰”,确保轻装上阵。当前个别基层干部驻足于“观望区”而不愿走出“舒适区”,主要还是因为“敢为”的动力不足,“敢为”的担当不够。激发“容错”活力,要为“敢为者”撑腰鼓劲,为其清楚地划分纪律底线,划清因乱作为而犯错与因敢作为而失误的界限,区分干部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行为的界限。让基层敢为者能真正在干事创业中系好“安全绳”,不当“甩手掌柜”,敢接“烫手山芋”,敢下“深水区”,敢啃“硬骨头”,不断在前进的道路上攻克一个又一个“娄山关”“腊子口”,能在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为“有为”者发放“糖块”,确保劲头十足。容错机制因基层改革发展,应运而生。激发“容错”活力,扎紧制度牢笼,为有为者发放“糖块”,找准角色吃一颗“定心丸”。容错机制明确了改革创新下的履职新规,为基层善为者提供了宽松的创新环境,为他们的双手、双脚“松绑”,为他们的务实工作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在改革、创新、组织纪律等之间,不失之于宽,不失之于严,恰如其分。同时,落实落细“容错”的各项关爱举措,切实以“小切口”谋“深突破”,激发更多有为者攻坚克难的强大动能,让崇尚实干蔚然成风,确保劲头十足,让干事创业的活力四射,让基层干部在制度和规矩的框架内,放手大胆闯、放心大胆试,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