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如何,关乎党和国家事业能否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民日报3月15日发表文章《火箭发射失利后,初中生给科研人员写了一封信》,文章讲述了2020年3月16日,我国长征七号改中型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失利后,一位有着航天梦的初中生,他用课下课上积累的知识,为科研人员寄了一封信,讲述自己对于长七失利原因的分析。作为新时代青年人,只有把基础打牢,才可以触类旁通,行行写出精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人要用勤学淬炼提升,实现厚积薄发,用信念引领务实笃行,用实干增强担当“意识”。
青年人从“新”字出发,要在书本上“打磨”自己,坚持学习。从“新”开始,涵养“活到老,学到老”的“学徒心态”。一个人无论多大年纪,都要每天读书,永远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嫦娥”奔月、“蛟龙”入海再到“慧眼”升空、“复兴号”开启,都以学习诠释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因此,青年人应学知识、增才干,练就一身“硬功夫”,用学习弥补自身知识上的“短板”、经验上的“盲区”和能力上的不足。青年人要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要以宽广的思维、厚实的知识、充沛的精力为自己的事业增加厚度。
青年人从“信”字出发,在心理上“打磨”自己,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干事才有激情。年仅21岁的鲁迅东渡日本时,为了拯救民族大志,发出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时代强音。他弃医从文,以笔为戎,唤醒了无数群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新时代青年人,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厚植“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甘当螺丝钉,甘做铺路石,甘为孺子牛。
青年人从“心”字出发,厚植青年人爱国情怀,在工作上不断“磨炼”自己。“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些从心底里迸发出的铮铮誓言,是青年一代爱国情怀的生动写照。谷文昌为让东山披上绿装,与群众一起干活、一起流汗,把东山变成了遍植绿荫的满山苍翠,他一颗红心始终装着人民群众。对于青年人而言,在工作中,青年人遇到挫折,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在干事创业中,要耐心细致,精益求精,主动到艰苦地方和复杂领域去,参加实践锻炼,锤炼工作作风和本领。在面对风险敢于挺身而出,坚持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深耕细作,下长功夫、苦功夫、硬功夫,练出精气神,迎战挑战与挫折,让最美的芳华绽放在青春的舞台。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要以“学”字为先、“信”字为本、“干”字为重,在人生舞台上,笃行实干,用奋斗绘就青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