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2020年即将载入史册。这一年,如果我是诗人,定会写下气势磅礴的宏伟篇章,弦以歌之、传之后世;如果我是画家,定会用神来之笔碧血丹青,绘就一幅感天动地的时代画卷。但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镇干部,当展望2021年之际,蓦然回首,也想饮一壶浊酒,发出我们的万千感慨。
这一年,敲开了上千户群众的房门。从农历大年初一开始,成都就进入疫情防控的紧张阶段,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停止放假,全部进入工作岗位,我也被编入街道的社区防控组。最开始在社区协助门岗做好小区外来人员排查。时值新春佳节,绝大部分群众还没有从浓厚的春节氛围中走出来,一句又一句向群众讲解今天特殊情况下不走亲访友的必要性。随着疫情防控阶段工作的转换,随后不久又迅速投入到入户排查,开启2人一组一栋楼的工作模式,挨家挨户地敲门,登记信息,排查从疫情防控重点区域返回的人员。一件红马甲、一副口罩、一支笔、一个登记本就是我们的标配。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们,犹如钉在基层疫情防控中的一颗钉子,坚韧不拔、牢牢地扎根在社区,尽职尽责地做好每一个细节。扪心自问,有过心惊,但绝对没有胆怯。
这一年,毅然跳下河堤救援群众。网络上有这样一句话,“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怂。”现实中的我们,上有老人,下有幼小的孩子,生活的财米油盐正悄悄地消磨生命的激情。下班的路很长很长,每当抱起3岁的儿子举高高时,我发觉我们似乎都找到了彼此,都拥有了世上最好的“朋友”。开车时,我不会再为他人违规变道而感到愤怒,工作中受到误解也不会再去辩驳,面对无端指责也学会了淡然一笑。每当读到鲁迅那句“破帽遮颜过闹市”时,都会情不自禁泪眼婆娑。就是这样一个我,以为血性都在慢慢消磨的时候,遇见了9月初的那一次周末值班,天空中电闪雷鸣、暴雨如注,看着慢慢上涨的积水快淹过农户的窗户,那一刻,没有丝毫犹豫,纵身一跃跳入齐腰深的积水中,与其他值班人员一道,将受困在低洼积水地带的群众安全转移出来。
这一年,感悟以人民为师的道理。在疫情防控中,我兼职做信息采写工作,为几家当地媒体做通讯员,走村入户,不断挖掘平凡中的感动。于是,遇上了一位叫龙素珍的86岁老党员,她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数十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邻居,不取分文报酬、不计个人得失。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咋能落后面呢?”这位永远“不落后面”的老党员无论是村上组织的党员教育或是支部活动,永远是第一个参加,从未缺席。疫情防控期间,她负责协助村“两委”人员做好本组的外来人员排查工作。“只要组织需要,我还能发挥余热。”龙素珍以最为朴素的语言和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深受感动,真切理解到“以人民为师”的道理,并写了一篇名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文章发表,感动了很多人。
这一年,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古人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我努力呈现基层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默默奉献,撰写《三张截屏 三段故事 见证中华民族万众一心 》等文章10余篇,弘扬正能量。我给远在武汉驰援的妻子写了一封名为《亲爱的 你选择“逆行” 我为爱“守护”》登上共产党员网的热门稿件。在“八一”建军节,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一辈子难以割舍的就是绿色情怀,于是写了一篇名为《八一 致敬军魂》的文章,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结合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参与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开展“十四五”主题征文活动,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面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写了一篇《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中披上一件龙泉造的“生态外衣”》荣获三等奖。也是在这一年,我被成都市委组织部评为网络宣传先进个人。
正如无产阶级革命家萧楚女所言,“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此去经年,再回忆往昔时,这一年,英雄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取得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战胜了疫情、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启“双循环”助推经济快速发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眸就是一年,再见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