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党员进社区是引导广大党员直接服务基层、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基层党建引领和统筹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容易出现“盖章走人”“蜻蜓点水”“大水漫灌”等问题,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保障活动“参与度”、延伸报到“深入度”、提升服务“精准度”的方式,树立起“红色服务队”的品牌形象,强化在职党员进社区的“聚合效应”。
避免打卡式“盖章走人”,保障活动“参与度”。在职党员进社区是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方式,但有时在活动中会存在“为报到而报到”的完成任务心态,甚至存在“拍照留念”“签到打卡”等流于形式的“套路”,衍生出“见表不见人”“签名不签到”的问题。因此,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服务意识,培养为基层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思维,引导在职党员主动做到“深度融入”,避免出现打卡式“盖章走人”,保障活动“参与度”。同时要注意整合资源优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服务群众为目标,与“社会治理”“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和群众困难需要相结合,采用开放式“主题党日”形式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开展公益讲堂、助残助学、扶贫济困、便民服务等活动,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社区各个方面。
谨防中介式“蜻蜓点水”,延伸报到“深入度”。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时,由于对群众真正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没有进行有效收集和整理分类,在职党员提供服务容易陷入盲目无序的“怪圈”,出现力度、深度逐渐减弱的趋势,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不应该是过过场子、摆摆样子的作秀,更不应该是浮于表面的“蜻蜓点水”。应当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搭建项目化平台,创新“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新模式,开展“订单式服务”“一对一结对”等一些务实管用的形式。坚持打通单位藩篱、行业壁垒,让社会资源流向基层社区,形成服务联做、问题联解机制,确保发挥发挥“1+1>2”效应,推动人力、物力、智力向基层延伸、在社区治理中发力,从而带动形成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工作新格局。
警惕平铺式“大水漫灌”,提升服务“精准度”。浅身走形无市场,躬身入局得人心。作为激发基层党员队伍活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只有警惕平铺式“大水漫灌”,不断提升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服务“精准度”,才能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针对由于服务供需不精准、不对称,而产生好心未办“好事”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应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的原则,根据社区需求和服务对象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式,对社区服务项目进行梳理汇总,明确在职党员服务岗位,通过岗位认领制、党员承诺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多种形式,将“大水漫灌”式的集体报到转变为“毛毛细雨”式的精准服务,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对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