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年份,注定会在时间的坐标上镌刻下熠熠生辉的印记;总有一个地方,注定会在人生的历程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时常在想,基层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人们为之付出青春与汗水?时间逐渐告诉了我答案。
这里传承了祖祖辈辈的梦想。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也是最直接的愿望,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期望;无论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还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政治理想,都离不开人民殷实的生活基础。孔子的富民思想、屈原的“美政”理念、朱熹的“足食为先”、康有为的大同之道,这些均说明了历代先贤从未停止追求富民裕民。然而,这些满足人们实现丰衣足食的期盼、追求、渴望之根却是扎扎实实“长”在了基层那片广阔的田野上。而正是中华儿女把不能丢根忘本作为一直坚持的信仰,指引着一批批年轻人回到基层,回到基层这个传承祖辈梦想的地方。
这里充满着温度。曾经,有人因为理想再加上城市在机遇、基础设施、医疗条件、教育条件等方面一直占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在早些时候,许多年轻人宁愿选择在城市艰难打拼,也不愿意留在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村,农村“失宠”严重。然而,城市工作有时却稍显冰冷,无论是在“恒温”写字楼,还是在生产线密集的工厂,几乎很难有机会第一时间感受到春暖花开的喜悦、风和日丽的惬意、五谷丰登的满足。因此,随着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留在基层,他们或是成为了创业致富“小能手”,又或是成为了基层干部,在这片基层“热土”,偶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播撒“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希望,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震撼。这些“温度”均给予了年轻人留在基层的“底气”和“勇气”。
这里有一群人散发光芒,照亮着青春之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柴米油盐醋,万事都缠身。”有人这样描述基层,而正是这些琐碎的基层事再加上相对艰苦的环境,让许多年轻人“闻风丧胆”,不愿留在基层。然而,在基层却有这样一群人,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也有这样一群人,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热心服务群众,心系群众所思、所想、所难,始终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这些人的光芒,照亮了相对艰苦的基层,激起了年轻人心中一往无前的满腔热血。
这里是基层,有充满希望的田野,大有可为的热土,还有一群散发着能照亮初心之光的可爱人儿。这里是基层,魅力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