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拍摄功能日益强大,又在各种软件算法的优化加持之下,拍照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记录生活点滴,拍景、拍物、拍自己逐渐流行起来。诚然,拍出美轮美奂的风景照、靓丽十足的自拍照,确实让人赏心悦目,但过度优化、美化,则掩盖了“原”、丧失了“真”,正如我们写材料一样,汇报情况、请示方法、交流信息才是材料的核心要义及基本功能。写出一份简明扼要、主题突出、要点明确、思路清晰的材料,才是我们的侧重点、突破口、切入点。
求真务实,不开“美颜”
相信在办公室里待过,在“格子”上爬过的机关干部,都面临过这样的困惑:怎么样把本职工作写得有点有面,把领导讲话写得有声有色,把单位成绩写得有板有眼。于是,在凸出工作、凸出成绩的引导下,不少人在材料写作上“煞费苦心”,在遣词造句上几经“雕饰”、反复“推敲”,把小功劳写成大成绩、把大问题写成小困难,这不仅让写材料的人,劳心伤神、疲惫不堪,更是让材料脱离实际、跳出实情,让上级领导听不到民意,察不到民情,更解不到民忧。因此我们在写材料时,要坚守“初心”、坚守“使命”,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牢牢把握:先唯真、唯实,后唯美、唯优,这一根本原则。
查摆问题,不搞“滤镜”
所谓“滤镜”就是指对照片进行“补光”“着色”,使一份平淡无奇的照片“华丽转身”,变得引人注目、抓人眼球,变成“照骗”。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材料比如:个人总结、年终汇报等材料,中间就可能掺杂着“水分”、携带着“滤镜”。其要么是“报喜不报忧”,对成绩“浓墨重彩”,对问题则“蜻蜓点水”;要么是“镜头切换”,追求困难“背面”、成绩“正面”。但工作干得实不实、好不好,不在于材料漂不漂亮,而在于弥补多少短板、打通多少“梗阻”、解决多少问题。因此我们在写材料时,要勇于穿过成绩“迷雾”、踏入问题“漩涡”,有成绩说成绩、有问题说问题,对问题不藏着掖着,让问题在阳光下“消毒”“杀菌”。
行文谋篇,不用“特效”
标题整齐划一、句子对仗工整,固然能够增强材料的可读性以及韵律美,这也是大家在写材料时容易坠入的“陷阱”,即所谓的写“花架子”、搞“蜡枪头”。想写出“质”“形”“文”皆美的材料无可厚非,但为了把材料写得“诗意满满”“浪花朵朵”,而过分追求对仗、成型,继而主观片面的把标题、句子写成“豆腐块”、搞成“仪仗队”,把短的加成长的,把长的减成短的,甚至还用八股式的文风在那兜圈子、绕弯子,只会造成写的人很费力,看的人也费劲。因此我们在写材料时,一定要分清主次,切实把握质量和内容是主,词藻和笔法是次这一准则,更要简洁明了,切不可为了“牌面”、“队形”,而在那盲目写好词、用好句,结果写了好几页,离题还有“八万里”,这就是本未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