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大宗师》中有云:“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丧失对一切的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决定,走上歧途。诚然,人生于世,声色犬马,皆扑面而来,“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欲望过多,所“得”愈少,心灵则愈加枯萎,身心愈加疲惫、精神愈加抑郁,此种状态对每一个人都是极为不利的。
同样,作为基层年轻干部,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光荣使命,更不能被欲望所扰、贪婪所惑、名利声色所役,当保持原本清静之“心”,方能成长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优秀干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么在基层,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好清静之“心”,不被欲望所困扰茁壮成长?不妨一起修好“五戒”法则,“五戒”法则是何物?且听道来“护”你我。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戒傲”法则“护”我“心”
王阳明先生《传习录》教诲云,人生大病只是一个“傲”字。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人一骄傲,就失去了上进的动力;人一骄傲,必然对身边的人居高临下,趾高气昂。“傲”之一字对基层年轻干部的影响尤为深远。有些年轻干部初到基层,往往会产生屈才的错觉,认为自己有文化、有文凭,到基层只是过过形式,时时刻刻都认为自己大学生的身份高人一等,眼高手低,看不起、干不了鸡毛蒜皮的杂事,如此“夜郎自大”只会让自己“渐行渐远”。“戒傲”法则就是摒弃优越感,不以“金镶玉”自居,以谦虚的态度与同事打成一片,以勤恳的态度做好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主动融入基层,把基层当起跑线,扑下身子,安下心来,深深扎根,通过艰苦环境的磨砺加速自己的成长。其实,既然来到了基层,就需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淡然之心,少一些骄傲之气,多一些泥土之味,我们要向师姐黄文秀学习,研究生毕业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回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在热爱的红土地上用一生来深情奉献。“戒傲”,“护”谦虚之“心”,方能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鱼为诱饵而吞钩,人为贪婪而落网”——“戒利”法则“护”我“身”
洪应明先生《菜根谭》记载:“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意思是贪求利益的人,所作所为逾越道义之外。在一些报道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党员干部因侥幸心理,贪图蝇头小利而违反廉洁纪律,并不以为然,等到被组织给予各类处分时,才懊悔不已,觉得自己当时只是一念之差,被组织处分很不值得。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偶然中饱含着必然,这类贪图蝇头小利的党员干部,犯错绝对不是一念之差。因此,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更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远离“利”的诱惑,扣好茁壮成长的廉洁“纽扣”。对我们年轻干部而言,初到基层工作岗位,面临的很多利益诱惑其实都是“第一次”,“戒利”法则的核心就是要我们慎始,正如宋代思想家程颐所说:“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慎始对于守住底线非常重要,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从一开始就能坚持原则,以后就比较容易把握好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要管得住自己,管得住“第一次”,明确“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面对诱惑时就能保持警醒,做到心不动、手不伸。“戒利”,“护”清白之“身”,方能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戒惰”法则“护”我“脑”
话剧《立秋》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勤奋是实现幸福的最可靠路径,也是我们年轻干部干出一番事业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在梁家河插队,什么都不带,就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佳话。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学无以广才”,不学习就难以增加自己的才华。由此可见,勤奋学习对于我们基层年轻干部成长的重要。“戒惰”法则就是告诉我们“业精于勤,荒于嬉”,切莫走入“无所事事熬日子”的思想误区,产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惰心理。我们初到基层时,要警惕“懒惰”这种不良倾向,时刻以“勤”成长,要保持求知若渴的心态,只有在学习上不知足,才能在工作上知不足,不仅是要学习书本业务上的知识,还要拜人民为师,在深入群众上花心思、下苦功,多问为什么,多思怎么办,多学群众的“土办法”,把自己锻炼成基层的政策通和多面手。“戒惰”,“护”勤学之“脑”,方能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戒妒”法则“护”我“眼”
莎士比亚在《奥瑟罗》中写道:“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它的牺牲,就要受它的玩弄。”嫉妒,是一种卑下的情感,会使人失去理智,甚至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往往有这样一些聊天“我们一批的谁谁谁选调到了县纪委,还有那谁谁谁在哪个镇任副镇长”“我们单位和我年龄一样的都已经办公室主任了”……听到这些与自己年龄相仿、学历相当、资历相近的同事都进步了提拔了,而自己还仍在基层原地踏步,这时如果我们守不住内心的平衡,就容易心生嫉妒,“眼红”万分,甚至因为自己一时没有进步,就感到“英雄无用武之地”,意志消沉,自暴自弃。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要知道成长进步过程有“快”有“慢”,“快”是少数,“慢”是多数,就像“毛竹”一样,虽然有三五年生长非常缓慢,但努力汲取营养之后就会突然发力以惊人的速度生长。“戒妒”法则就是要我们不能见到别人成长进步而“眼红”,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我们都要立足“高”看事“远”,不因浮云遮望眼,把事业放在心上,责任担在肩上,只有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戒妒”,“护”长远之“眼”,方能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凡人具大受之才者,必有大有其量”——“戒怨”法则“护”我“胸”
《曾文正公嘉言钞》中有这么一段话:“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意思是说,喜欢抱怨发牢骚的人,人生路走起来就不顺畅。相信很多人一定有这样的经历,初入工作岗位时,我们进步心切、激情很高、能够吃苦,但随着时间推移,激情和活力似乎却在慢慢消退,看到身边的人工作按部就班,或者挑肥拣瘦,而我们总是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心里开始失衡产生有“怨念”,或是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努力工作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成绩,产生心理上的倦怠感、失落感,导致日常牢骚满腹。当遇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基层年轻干部需要调整好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唯有努力向上生长,才是最好的人生破局之道。“戒怨”法则就是告诫我们基层年轻干部要学会“宽”,心态要“宽”,不要把精力放在抱怨工作苦、工作累上,而要多去想一想履职尽责的事,多去办一些利民惠民的事;对事要“宽”,坚信“是金子总能发光”,主动到工作量最重的岗位上去锻炼,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失去纯洁的本色,不因岗位的改变而丢掉自强不息的本分,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戒怨”,“护”宽广之“胸”,方能在今后成长道路上行稳致远。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基层年轻干部,不妨一起修好“戒傲”“戒利”“戒惰”“戒妒”“戒怨”的内功,让“五戒”法则“护”我们行稳致远,成为党和国家事业贡献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