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国际-九游会登录j9入口

从几双鞋说起-九游会国际

四川省屏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马瑞

共产党员网来稿
投稿须知 投稿
微信扫一扫
  申顺英送棉鞋
  近日,四川省屏山县雪花村发生了一件非常暖心的事情。贫困户申顺英老人悄悄买来棉布、棉花、麻线,亲手制作20余双保暖棉鞋,送到了驻村帮扶干部手中,以表达她的感激之情。据悉,申顺英的丈夫和儿子早年去世,儿媳离开了家,目前家里只有她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孙子。难能可贵的是,申顺英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种起茵红李。在帮扶干部的关心帮助下,申顺英家的茵红李顺利发展起来了,借的钱也还上了,家庭收入持续稳定,还住上了安全的房子,实现了“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和底线目标。2013—2018年,农村累计减贫8239万人,连续6年平均每年减贫1300多万人。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的成就“史无前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帮扶干部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了,把好事做成了,才能真正“走”进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
  毛泽东的旧布鞋
  1948年5月,党中央和毛泽东转战陕北来到西柏坡。这里的生活条件好于陕北,可是毛泽东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他穿的还是在陕北穿过的旧军装,衬衣也是补丁摞补丁的粗布衬衣;毛衣和毛裤也不知穿了多少个年头,上面有好几个大窟窿,不少地方还脱了线。但他一直舍不得换掉,他说:“节约一件衣服,前线就可以多几颗子弹。”为了节约,他擦脸、擦脚都只用一块毛巾。毛泽东女儿的保姆韩桂馨,做了一双新布鞋,想把主席脚上补了又补,旧得不能再穿了的布鞋替换下来。一次,她乘主席休息之际,当面劝主席把旧鞋子换掉。可是,无论她怎么劝,主席还是不愿意换掉,只是说:“还能穿,还能穿。”旧鞋子还是没有换,新鞋子原封不动地放在躺椅的旁边。这一幕,恰好被摄影师拍到。毛泽东同志的“恋旧”甚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在毛泽东纪念馆,陈列着一件睡衣,毛泽东一穿便是20年,里里外外打上了73个补丁。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毛泽东号召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生活条件改善的时候,他一如既往地艰苦朴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赶考”心态,继续传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以身作则,自觉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陈发姑的75双草鞋
  笔者曾读过一则被誉为“最悲伤的红色爱情经典”的故事。瑞金老人陈发姑,被网民誉为“共和国第一军嫂”“史上最牛军嫂”。1934年,她用自己亲手编织的草鞋送丈夫朱吉薰参加红军。此后,她一直牢记丈夫“等我回来”的誓约,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与守望。为了寄托对丈夫的思念,她坚持每年打一双草鞋。真情守望75载,她便打了75双草鞋。她心里盼着丈夫归来,从青丝盼到白发,等到双目失明。期间,只要一听到“上面来人了”,她就会拄着拐杖,向来人打听丈夫的消息。2008年,115岁陈发姑老人带着和丈夫的约定,离开了人世。相信很多人读完故事之后,都会无比震撼,涕泪纵横。
  “最后的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的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去上战场。”像朱吉薰和陈发姑这样的同志还有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没有留下姓名,他们无私地支援前线,他们为革命成功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我们不应忘记这段历史,忘记这些英雄。如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义不容辞,既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要锤炼本领,勇挑时代重任,用奋斗书写人生华章。
发布人:信马游江 发布时间:2019-12-11 12:41 阅读人次:2705

共产党员网 九游会登录j9入口的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